— 开学季,各学段的入学新生们都要在体检时做结!核!筛!查! 新生结核筛查真那么重要?! 当然!结核菌容易盯上学子们! 结核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,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,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。学校是学生聚集地,一旦出现肺结核患者,很容易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。 同时,学生平时学业负担重、饮食作息等可能不规律,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,结核菌也会趁虚而入。 研究表明,卡介苗提供的保护效力一般持续10~ 15年,保护力减弱后每个人都是结核菌的易感者。 因此,学校一直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场所! 但是,结核感染有一定隐匿性,并不是所有人感染后都发病,只有5-10%的感染者会发展为传染性肺结核,其余大部分感染者将会进入长期“潜伏”带菌状态,即我们所称的结核潜伏感染。 也就是说,有可能孩子已经感染了结核菌,没症状、自己也不知道,当免疫力下降时,狡猾的结核菌会大量繁殖并导致结核病的发生,给自己健康和学业带来严重影响。 因此,学生一直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! 从筛查到预防 将结核“拒”之校外! 结核病筛查已纳入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。通过在入学前进行结核筛查,发现潜伏感染者和患者,及时进行预防和规范治疗,能大幅减少发展成结核病的风险和减少结核菌传播,“关口前移”将传染源拒之校外! 筛查中具体有哪些注意事项?筛查出现异常又应该如何应对? 敲黑板划出五个关键点: 第一:筛查内容有区分 根据不同学段,结核筛查的内容不尽相同: 小学及初中非寄宿录取新生 主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和密切接触史筛查。 高级中等学校和初中寄宿录取新生 主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结核感染检测。 高校录取新生 主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、X线胸片检查以及结核感染检测。 第二:筛查方法有选择 目前常见的结核感染筛查方法有: 皮肤试验 又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(TST)和结核抗原皮肤试验(TBST)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(TST)又称PPD试验,是测定是否感染结核菌的一种传统方法。结核抗原皮肤试验(TBST)是一种新型的使用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检测结核感染的皮肤试验,其检测结果不受卡介菌和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影响,可更加有效鉴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。 皮肤试验所需费用较少、操作简单易行,不需要特殊设备和实验室操作,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结核感染筛查方法。 γ干扰素释放试验(IGRA) 检测结果不受卡介苗接种和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影响,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,但其检测成本相对高且操作相对复杂,不适合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。 第三:筛查异常有应对 当筛查结果异常时,需及时前往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明确诊断,检查结果不用慌,科学应对有良方: 孩子被确诊为肺结核 需及时向学校报告,积极配合医生治疗,经医生评估后,开具复课证明才可返校。 经诊断排除肺结核 但感染性检测阳性,孩子被诊断为结核潜伏性感染者、又符合预防性治疗条件时,可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预防性治疗。科学及时的预防性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结核病的风险。如不同意预防性治疗,需要在筛查后的3月末、6月末和12月末各进行一次复查。 第四:预防性治疗有方案 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方案分为化学和免疫预防性治疗: 化学预防性治疗: 目前推荐的有4种方案,分别为6-9个月的异烟肼每日方案(6-9H)、3个月异烟肼、利福喷丁联合间歇方案(3HP)、3个月异烟肼、利福平联合方案3HR和4个月单用利福平方案(4R)。 免疫预防性治疗: 目前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纳入推荐方案,可用于15-65岁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,间隔2周给药1次,共给药6次,具有双向免疫调节功能,无肝毒性,安全性好。 第五:筛查和预防治疗有去处 关于筛查: 一般学校在开学前会向各位新生和家长发放筛查相关通知,告知可以进行筛查的地点,学校会统一组织学生开展筛查。 关于预防性治疗: 在筛查后,如果存在异常,可以在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预防性治疗 让我们齐心协力将结核“拒”之校外,给学子们自由健康呼吸! END 供稿单位: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